http://tiff2009.pixnet.net/blog/post/24499037
三十不立 Generation Undecided
[2009痞客邦台北電影節介紹頁]
艾爾瑪.蘇茨 Elmar SZÜCS
2008 / Germany / Digibeta / Color / 61min
2009 柏林影展
年至三十,是否也能書寫後青春期的詩?初為人父的紀錄片導演,突然意識到自己除了生女兒之外,其他竟然都一事無成。可怕的是,朋友也如出一轍是「窩囊廢」,於是他決定帶著攝影機和三個高中死黨,藉由一趟旅程來尋找他們集體晚熟的原因。透過他們古怪自信的侃侃而談,竟出現令人傻眼的結論…。注意!本片可能都是你我的人生寫照!
[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介紹]
初為人父的年輕紀錄片導演突然之間意識到自己完全稱不上「三十而立」,更可怕的是,身邊的朋友幾乎同樣一事無成,他決定帶著攝影機和三個高中死檔,重遊一趟年輕時候常去的北海,藉由這趟旅程來尋找他們集體晚熟的原因…
這群拒絕長大的「小草莓」對他們自己口中所描述的「什麼都不是」的一代,所提出的精闢剖析直是針針見血:因為成長過程中被教導要養成對凡事質疑的能力,導致無法信仰任何真理;因為殷殷企盼的未來充滿太多機會及可能性,太害怕美夢落空,而導致無法下定決心,始終默默等待著什麼會降臨以開啟自己的人生旅程,卻未發現早已糊裡糊塗在路上……
在導演親密的鏡頭下,這部私紀錄片沒有流於自艾自憐,而捕捉到這群有著古怪自信的「窩囊廢」侃侃而談的誠實魅力,一則逗趣卻真實而苦澀的後青春期成長故事,卻也是這個世代共同的迷惘。
我們是三十不立的一代,不想錯過任何的選擇所以懸而未決,我們渴望生活的開展,雖然我們早已置身其中。-艾爾瑪.蘇茨
Jun 20 Sat 2009 07:55
【電影評論】無名小卒的一代:《三十不立》
文∕陳儒修(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)
http://tiff2009.pixnet.net/blog/post/25683628
這部深具反省意識的紀錄片,要問的問題很簡單:為什麼即將步入「三十而立」人生階段的這一代年輕人,卻仍然一事無成?
導演會這麼問,是因為:1)他今年29歲;2)他目前最大的成就是生了一個女兒;3)此外他什麼都沒有,沒有大學文憑、沒有工作、沒有錢,簡而言之,就是一無所有。
本片英文片名是Generation Undecided(未決定的一代),比較好聽的說法,代表這一代對自己的未來很看重,所以還不願承諾任何事情,其實是這一代什麼都無法決定,包括自己的人生。所以片中一個受訪者乾脆說他們是nobody generation(無名小卒的一代)。
為了回答前面的問題,導演就帶著攝影機去紀錄三個高中死黨的現況。果然他們三個都一樣沒有成就,沒有關於未來的計畫或期待,只是得過且過地賴活著。在訪談的過程中,可以得知這三位同學(其中兩個還在念大學,另一個則從大學休學,卻因為沒有文憑而找不到好工作)早早就放棄打拼的念頭,有兩個還因此罹患憂鬱症,不然就是嗑藥麻醉自己。他們平常的生活只能用「宅」來形容,因為他們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生活。
觀看這部略帶無厘頭的紀錄片,有時候覺得他們面對人生的態度很好笑,有時候又為他們感到抱歉,他們的老師都是狂飆過1960年代的憤怒青年退下來教書,所以教導他們要有批判的精神,要質疑一切,特別是任何的權威代表(還記得當時的一句口號吧-「不要相信超過30歲的人」),結果物極必反,這些激烈的言論讓這一代草莓族變得無所適從,因為不再有人指引他們未來的方向,他們也找不到值得崇拜與跟隨的偶像(除了大眾媒體製造出來的假偶像),也使得他們不熱衷社會參與或任何的政治訴求。他們不再相信自己能成就大事,卻只汲汲營營於蒜頭小事,到後來什麼也做不到。
奧森威爾斯是在25歲拍出影史排行榜永遠的第一名《大國民》,昆汀塔倫提諾則在29歲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《霸道橫行》,隔兩年(31歲)就推出成名作《黑色追緝令》-這麼一想,這一代還真是可憐。
在翻閱2009台北電影節的手冊時,這部片已經被我鎖定必看影片,主因當然是它的名稱「三十不立」,我只能說,真是為此感到「心有戚戚焉」。
不知道上一代的人面對了三十歲,是否會跟我們這一代一樣都會有一種焦慮?孔夫子早就教導了:「三十不立」、「四十不惑」,從小以為長大之後到了三十歲這個年紀,就能夠自然明白了很多事,跟自己的父母一樣早就有了家庭與成功的事業,清清楚楚就有個「成熟大人」的形象在小孩子的眼前,彷彿我們只要照個這個世界的潮流走,自然就能夠無憂無慮地成為那個成熟的形象,那個無所不知而且知道自己人生目標的形象。
這部紀錄片「三十不立」,導演訪問他三位年齡相仿快接近三十歲的朋友,找出為何這一世代的年輕人為何到了三十還感到一事無成。他們與我們這一代相同,有的還在念書,一邊工作一邊因為學歷而受挫,有的想結婚而還不敢結婚,有的才剛從高中以後的流浪旅程中回來繼續中段的學業,結了婚的導演,卻只是把小孩生下來,然後開始質疑:然後這就是所謂的「三十歲」?於是故事開始了,導演找了三個死黨開始拍攝紀錄片,訪問他們、一起去旅行,一起去「埋葬三十歲了還在荒唐的歲月」。
簡單介紹了三位朋友的背景,也交代了他們各自遇到的生活難題,例如:吹小號的人因為在求學時受挫,只得中斷學業去當音樂補習班老師,卻因為學歷不夠,只能教最初級的學生,無法教導技巧進階的而且成熟的學生;想與女友結婚購屋,想要大一點的房子,卻被沒有足夠的收入而放棄;高中畢業後就四處流浪嗑藥的人,25歲才回到大學校園,無法適應校園的生活,卻也不知道該做什麼。導演一一找到了他們,透過鏡頭,他們莫不一開始都抱持著自嘲的態度來敘說自己的生活,也都暫且找不到可以離開目前生活的方向。最後他們去旅行了,他們坐下來總算開始一起認真討論為何「三十不立」,最後影片中的主人翁的結論是:上一代的人只被教導要順從,照著上上一代所建立的成長模式成長,所以一點問題都沒有;反觀我們,從小反而就被教導要學會去質疑一切,學會反抗,明顯的例子就是:對政治冷感。看到同班同學拿著大聲公奔走疾呼支持某項政策,他們心裡或許支持,卻不願一起站出來,因為不想表態,也可能是因為『拿著大聲公的那個人的音樂品味很糟』,總而言之,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不狂熱於政治。然而那也不是唯一的原因,那只是一種特色,最大的特色應該是:「我們做事都太沒有計畫了」,上一代給予我們很大的自由,讓我們去做任何想做的事,我們被教導什麼事情都有可能,可悲的是明明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做任何事,卻因為這樣的自由而什麼事都沒做成──就是因為缺乏計畫。最後他們改成埋葬的是:缺乏規劃的過去的自己,舉行了kuso的葬禮之後,繼續返回社會,尋著社會上的規矩來做事。雖然最後沒有出現大逆轉的結局,或是任何更深刻的啟示,然而在這一番自我追尋答案的過程中,他們完成了對於自己的「三十歲」應有的「心理責任」。
留言列表